张增丽,1974年生于哈尔滨市,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北京凤凰岭书院卢禹舜导师精英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研究所中国画研究员,《美术市场》杂志主编。建国六十年大型中国画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主创画家,建党九十年大型中国画长卷《光辉历程》主创画家。全国首档《中国大画家》国画竞技真人秀节目花鸟组冠军,中国画院画家。
作品曾入编《中国书画名家100精英》和各种展览专辑,多次刊登发表于《美术》、《美术报》、《国画家》、《中国画》、《鉴宝中国》、《国美》、《亚洲艺术》、《美术市场》、《水墨鉴真》等多家媒体杂志。出版有《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张增丽》、《21世纪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美术百家丛书——张增丽》《张增丽作品集》《张增丽国画艺术展作品集》。
张增丽 生命之绿长驻
作者:博宝艺术家
评价一幅作品的标准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作品本身涵有的思想和通过形象背后所达到的情思的深刻和隽永却是最基本的内容。“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存在于造型的内容里却是有智慧的“心”,并由相应的技巧来达到的“境”来共同构成。“心境”是作品的灵枢所在。自然形象的存在,本无所谓于外来因素。只在于有情结的作者去发现和表现出了这种发现的价值。
白石老人童心未泯,曾写二小鸡雏在互争一条蚯蚓,题曰:他日相呼。真可谓神极妙思,情趣无穷:别看今日不愔事理在如孩童般争吃的,以后说不上会成为相互照应的夫妇呢!
多么善良的发现;多么美好的愿望!
从贴近身边的事务去发现和表现,自身边的生灵相互沟通来充实表现的内容。每一个花鸟画家都在实践着这个道理,只是发现和表现的方向和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如白石老人好表现的身边的生物相似,张增丽也喜欢画鸡鸭这类最贴近于人的动物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她曾极为熟悉的对象。通过这些最平凡不过的生灵,增丽在诉说着心里潜在的情衷。
在过去的画面里,鸭或单或双或群地栖息在苇蒲水草之间。自然的环境的抚育呈出鸭群的惬意和自由的天伦之乐,这是令人醉心的自然形态和对生态环境和谐的颂誉。构图上或取水之渚或裁草之甸,以简之线和繁之面互为疏密的对比,形成丰茂逸岩视觉得空灵淳厚之韵,蕴野逸的田园之趣。
但近来她的鸭群环境迁移,已栖于园林亭池之间,在盈盈的碧水和秀石间留连徘徊。画面从自然形态的撷取转为人工环境的构造。帘牖中的一瞥里少不了廊柱和栏杆的直线和硬角的规划,使画面峻挺地分割成不同的方形空间;而雕饰成的窗格和垂簾又隔出不同层面虚实面积,在其中又以石破空,直去“分解矛盾”使之统一环境,衬托出慵懒的池鸭——一种精神剩余的消费。
这是令人怅惘的空间!是久居在楼群人海中人的渴望,亭台池馆——由此向自然过渡的羡期和自由的倾慕。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春水中的鸭是领略了春风的深意还是陶醉于碧波中的荡漾?是诗的境界还是曲的回旋?……
花间诗中的境,宋画中的韵缠绕着无奈的画笔。“画堂流水空相翳”“晓风清,幽沼绿,倚栏凝望珍禽浴。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莜香馥郁”,简直就是增丽画中的解说辞!
谁说诗情不是来自于生活?谁说画意不能给人文思和眷恋?面对如此能不动心?
透过寂寞的木槛,挽起心绪的垂簾,拨开胸中的藻荇,坦出增丽的画眼——盈盈绿波的生命,在寂寞里成长。
入帘的青春之色伴随着希望之绿在展开,相信芳草天涯,生命之绿长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