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实力派人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签约画家,天津市十佳青年美术家,第八届天津青年美展金奖画家,天津市政协人物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秘书长,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人物画专委会委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天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白庚延先生入室弟子、并深得何家英等诸师教诲。在中国人物画的研究和探索中博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既重色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别具特色和时代风貌。笔下的女性充满丰富的情感和幻想,通过浓厚的情境刻画,美好,热烈,希冀,渴求与倾诉等等情愫慢慢浮现出来。这些灵性佳作让观画者可以感受到画家大纯真的气质。
2003年《玉兰花开》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文化部中国美术馆)
2004年《玉兰清露》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 纪念蒋兆和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中国美协)
2004年《木兰梦》第十届全国美展天津美术作品展(天津美协)
2006年《花语》第四届中国重彩岩彩画展(文化部)
2006年《睡莲》等首届国际艺术品投资收藏博览会诚信艺术家邀请展(文化部)
2007年《青春之歌》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2008年《希望》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展(中国工笔画会)
2009年《天籁无声》等,中国当代杰出人物精品大展(香港云峰画苑)
2010年《花季》获天津市十佳青年美术家称号
2011年《花季》2011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1年《信念》天津市纪念建党90周年采风创作展(天津美协)
2011年 出版:《走进画家-姜志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年《由滨海出发》天津市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 (天津美协)
2012年 中港当代艺术家精品大展(香港云峰画苑)
2012年《美人颜色古人书》姜志峰工笔人物画展(北京大千画廊美术馆)
2012年《无声》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2年《由滨海出发》魅力滨海天津美术作品展银奖(天津文联)
2013年《逸笔清馨》姜志峰工笔人物画展(天津鼎天国际美术公馆)
2013年《艺海掇英—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大展》(香港云峰画苑)
2013年《中国人物画名家精品大展》(广东云峰画苑)
2013年《辛夷》第八届天津青年美术作品展金奖(天津文联)
2013年《都市青春》守望经典—中国书画收藏精品展(天津美术馆)
2013年《游梦》教学相长---当代学院工笔、水墨作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3年《心象2013》姜志峰国画展(天津东丽山房)
2014年 新的里程中国画坛精英艺术大展(北京云峰画苑)
2014年 《大道行远》天津画院建院35周年作品展(天津画院)
2014年《一笔清新姜志峰画集》出版(华艺出版社)
2014年《红旗谱沃土情中国梦》纪念梁斌诞辰一百周年(天津美术馆)
2014年《沃土情》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暨天津美术作品展(天津美术馆)
2015年《翰墨津典》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烟台怡聚德美术馆)
忽逢幽人 如见道心
我一直相信,艺术家笔底所呈之相,即艺术家的心相。姜志峰先生的画, 空明而饱满,轻盈而强大。那种流动于画面之中的内在的光,我想是来自画家自身的生命内蕴,借他笔下幽人流淌而出。艺术家溶生命感受和思索于画,就如学问家求生命真意于学,其中非但有我欣赏的美,更有我钦佩的境界。
初次邂逅姜先生的笔下伊人,确实有“乐莫乐兮新相知”的欣喜。她们“与古而新”,既熟悉又陌生:古典仕女的神凝意远,时有袅袅古韵透空而来;现代意向的自在自足,又使她们有一种前所未见的皎洁空灵。我喜欢的《无声》,画中女子似有着《九歌 湘夫人》中湘水女神的缥缈,如在水上,如在半空,衣裙若舒若卷,意态如止如翔。注视画面,仿佛听到留白处缭绕着《潇湘水云》的音韵。而画面中人物所执的乐器是标志着现代的双簧管,我想这正是艺术家与古而新的内在自觉。
动静相得,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的手法,又正是它的神韵。我想姜先生是爱音乐的,他的画面中常有乐器的出现,使观者于无声中知有声。而我更喜欢的,是他处理空间的以虚入实。《木兰清露》之中,几位人物或低眉,或遐思,各怀幽姿。而最令人神远的,却是那个淡淡的伊人背影,几乎将观者的视线引入无边的虚明之中。
虚处可见境界,实处则见功夫。我因专业而关注名物。在姜先生画中,花,鸟,笙,箫,络绎于目。蓦见盛唐美器,收藏于日本正仓院北仓的紫檀螺钿五弦琵琶,也被他呈现于画作中,不禁被他用心之精,用力之专所打动。
读姜先生自己的文字,领会到他有着怎样敏感丰满的内心,与物而有情,与美而多情。 画纸展开,整洁,明净,以手摩挲,感受到又一次生命蜕变的开始,内心有一种静静的涌动。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坚实圆满”,就来自这些对美好的敏感,对爱与善的向往,对画的热爱,一次次生命与画作的交融,在岁月中沉淀为对自我,文化,历史的认知与信念。
姜先生的画,使晚唐司空图描述的一重意境真切如见: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艺术作品不会外在于创作者的生命与生活。而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当他的生命精神与民族几千年来的艺术精神有了一种超越具体时空的内在遇合,澄澈空明的画境,皎洁飘举的“幽人”,实则已成为他内心状态的外在观照。
寄道心于幽人,我想这是何以姜先生的艺术世界无纤尘之染。
中央美术学院 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