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峰

2018/8/2 8:47:4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艺术家

个人简介    

姚新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艺术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苏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常熟新峰美术馆馆长。曾任常熟市书画院院长、常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苏州国画院副院长、执行院长。

作品曾入选 第 十 届(2004年)、第十一届(2009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首届(1994年)、第二届(2003年)、第三届(2008年)全国中国画展览;第 一 届(2005年)、第二届(2007年)、第三届(2009年)、第四届(2011年)百家金陵中国画展览;首届(2008年)、第二届(2010年)、第三届(2012年)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并多次获奖。作品亦曾获《江苏省体育美展》一等奖﹑《江苏省首届山水画展》银奖﹑《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大展》金奖﹑《新江苏画派——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金奖﹑《2017江苏美术奖大展》美术奖和《江苏省花鸟画大展》最佳创作成果奖。

作品《水乡秋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庭院寂无声》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画鱼所想

许多初识相交的朋友常向我提出你为什么对黄顙鱼情有独钟。此时的我总无法一下说出个所以然。但略加思索,还是要说一些关  于自己画鱼的感想。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诸如绘画、雕刻、建筑、瓷器、玉器、刺绣、印花、编织等许多物件中,都可看到鱼的形象。我国人民把鱼赋予了吉祥的意蕴,莲和鱼放在一起成了连年有余。而江南水乡盛产各种鱼类,其中黄顙鱼更为人们所喜爱,我家乡称其为土鱼。此鱼个不大,浮沉水间,形态可爱,生命力旺盛,营养丰富,民间把它作为滋补佳品。尤其它那变化的色彩和游弋的姿态,更吸引我的关注和钟爱,给了我更适合表现它们的某种契机。从古至今有许多画鱼高手,他们对各种鱼的表现淋漓尽致,至善至美,惟独少有画黄顙鱼,工笔则更少见。于是,莲和鱼这一创作题材便成了我尝试表现秀丽江南的载体。

时下的菜场什么菜都能买到,然而能否做成一道美味菜肴,则要看你的烹调技术掌握得如何,有无独到之处。高明的厨师不光注重营养成份,更在色、香、味上做文章,或清淡、或香甜、或酸辣     均可做得鲜美可口而又别具风味,形成极鲜明的特色。画亦然,同一物体,同一题材,不同的画家所表现出得画作也都不相同,品味高低各异。就其画面本身所采用的写实或变形、具象或抽象等表现方法很难说谁高谁低,关键是有没有用恰当的笔墨造型语言表达了心中要说的话,并用独特的手法反映了画家的感受和精神,体现出物我交融的内在气质。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生活并不等于艺术。生活中的一池莲花、几只红菱、追波逐浪的游鱼,时时激起我表现的欲望。然而,具体到画面就牵涉到整体的构想,以及组成画面的点线、面、色彩等因素,只有强化感觉,物化心灵,把握主观和客观、现实与理想统一的表现形式,才能画出有生命力的作品。画家的人品、修养、技艺必然会在画中体现,即所谓画如其人、 画格即人格。我画莲鱼系列,就想做一道 可口而不同别人所做的菜肴,借对江南常见鱼的写实中略带夸张的描绘,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挚爱情怀,以及我所理解水乡的滋润、秀美、恬静的感受,并力求突破传统的技法程式,寻找并建立适合自身图式的方法,回避同化和模式,拉开与其他画家作品的距离,采用多种线性与几何块面的分割和组合,将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和现代绘画形式揉合运用。在色彩方面不是纯客观地忠实描摹,而是服从心境和画意,加强了主观性和意象性,努力把画面谨严的造型与水墨材质进行巧妙地结合,使色与墨、工笔与写意浑然融合,使作品弥漫一种恬静和谐的气氛,透露出江南典雅清新的品味和诗意,使传统题材生发出新意,力求画出具有现代意味的乡土气息。

我观鱼,我更爱画鱼。


相关视频    

2018/8/2 8:47:46 次浏览

相关作品    
  • 《庭院寂无声》175cm×168cm

  • 《又见江南雪》184cm×171cm

  • 《藕塘雪霁》120cm×240cm

  • 《蓝调江南》186cmx180cm

  • 《雪塘月夜》184cm×169cm

  • 《秋声秋声》(120X150)

  • 《秋硕》66cm×66cm

  • 《荷塘秋色》66cm×66cm

  • 《花鸟小品之四》38乘45厘米

  • 快乐渔童200cmx200cm

  • 轮休180cmx97cm

  • 途中120cmx240cm

  • 云冈印象之一200cmx200cm

  • 水乡秋韵

  • 溪边小趣138cm×48cm

  • 腊味之二68cmx136cm

  • 鱼满仓200cmx200cm

  • 任务_0225

  • 任务_0229

  • 游鱼66×66厘米

上一个:陆爰

下一个:李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