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希桑布

2017/9/9 15:57:11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艺术家

个人简介    

   若希桑布先生,蒙古族,1947年生于内蒙古科左中旗,内蒙古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一级美术师。1982年就读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霍春阳、韩文来、王麦秆等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报》艺术总监、北京劲草堂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桑布先生所画的雄鹰、奔马、骆驼被称为“草原三杰”。徐悲鸿大师的夫人廖静文女士高度评价了桑布的作品:“…我很欣赏桑布画的鹰和马,有一种向上的不屈的精神,…是一名优秀的民族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专门为他的作品集题字。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于日本、台湾、新加坡、美国、俄罗斯、香港、澳门、人民大会堂、各地政府、国内外画廊,艺术成果被载入《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海峡两岸书画家词典》、《当代书画家名人录》等多部书刊中。近年来,他的作品《百骏之首图》被徐悲鸿大师的夫人廖静文女士收藏;《八骏图》、《雄鹰图》《任重道远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搏击图》、《八骏图》、《双骏图》分别由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和萧万长收藏;《双鹰图》被台湾中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长、台湾著名书画家赵善灿先生收藏;《雄风图》被新加坡美术家总会会长梁振康先生收藏;30米长卷《百鹰图》被日本金沢工艺美术学院收藏;《风雪搏击图》《腾飞图》被日本藏家以30万元和23万元所购;巨幅《双龙戏珠图》在海南省龙水节上被拍卖30万元所得款项捐给当地慈善事业;长卷《万马奔腾图》在新加坡被藏家以35万所购。6尺《遨游图》被德国书画爱好者以5万元所购,长卷《百驼图》被内蒙古收藏家以18万元所购,其他作品多被广大尊崇其作品精神的企业和个人所藏;他所画的鹰被誉为"中华雄鹰"。
  桑布先生曾先后在日本、台湾、澳门、新加坡、山东、北京、海南、蒙古国、山西、内蒙古等地举办画展。1986年出版《草原花鸟画技法》一书;1987年应邀赴日本举办作品展,作品在日本展出时引起轰动。1996年作品《沙驼行》获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金奖;1997年作品《大漠》获中原书画院暨台湾美术家协会年会展金奖;1998年在第三届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举办个人画展,并入编《新世纪中国书画四百家》,同时获“吴道子纪念馆收藏展”银奖;2004年在澳门举办画展;2005年作品《雄鹰图》被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收藏,多幅作品被邀参加台湾美术家作品世界巡回展;2006年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受到徐悲鸿大师的夫人廖静文先生的高度赞赏和评价;同年在山东举办个人作品巡回展,在海南省举办作品展。2007年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由新加坡美术家总会、中国书画家报主办的“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展”;2008年7月赴日本参加由日本华侨华人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国际水墨画艺术促进会主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中友好协会、日中友好会馆协办的“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展”;2009年2010年分别在在山东、山西两地进行个人作品巡展,并将作品拍卖所得捐赠红十字协会;2011年1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拍卖所得全部赠送给和林格尔县扶贫项目;2011年5月赴韩国参加亚太地区国际美术邀请展并获金奖;2011年8月在内蒙古通辽市举办“若希桑布—(家乡汇报)画展”;2011年11月在第二故乡兴安盟举办个人画展。
  画家作品中的表现的雄鹰和骏马,全部来自生活。雄鹰被称为雄霸草原的神,它们高贵,雄傲,冷峻,独立、睿智、深远。自古就是草原民族崇拜的图腾,是蒙古民族英雄的象征。关于雄鹰的传说一夜之间就能传遍草原,全部是表达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哲理。世界上很多国家使用鹰的形象代表国家形象或民族图腾,崇尚正义、和英雄主义。画家为了更好的了解鹰的生活习性、飞翔特点、结构特征,动态神情、和精神气质,曾和牧民在草原上追逐行猎的雄鹰,亲眼目睹雄鹰抓田鼠、蛇、捕捉黄羊,驱逐狼群,与饿狼搏斗。为了更进一步的观察鹰的特点,20年前亲自饲养了一对草原雄鹰和数只金雕、隼等各类猛禽,画家对这些猛禽怀有独特的情感,每天亲自喂食,仔细观察它们的每个眼神和动作,站立、飞翔的姿态,画了大量速写,积累了大量创作的素材,真正掌握了猛禽的神、形特点和精神内涵,这在国内外画坛仅此一人。桑布先生用辣炼的笔墨,和奇险的构图,创作出了具有恢弘气势的雄鹰图,所以他的作品被人们所喜爱,争相收藏。
  为了画马,画家40年前就曾在草原上挥动着长长的套马杆放牧着马群,最多时,放牧的马群有五百匹之多,浩浩荡荡的马群像呼啸着的潮水一样迎面而来,滚滚的尘土遮天蔽日,一阵阵的嘶鸣声此起彼伏,荡漾在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此情此景激起了画家的无限创作灵感和抑制不住的豪情,挥毫泼墨,笔墨纵横,一匹匹腾跃的骏马跃然纸上,展现了辽阔草原万马奔腾的巨幅篇章。传达了一种震撼的美,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气质。也是对先祖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的敬仰。故而徐悲鸿大师的夫人廖静文称赞桑布画的马:“真正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精神······”。蒙古马具有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们耐劳、不畏严寒,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并且勇猛无比。在暴风雪中驰骋如飞,烈日炎炎中行走如流,矫健而有力量,敏捷而又迅捷,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部队就是靠着它,打下了人类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征服了世界。南亚的印度、西伯利亚的俄罗斯、波斯的高原、中亚的草原、阿拉伯的沙漠,欧洲的平原都留下了蒙古骏马的蹄印。夏季成群结队的马群,在绿浪翻滚的草原上奔驰起来如同海潮汹涌,冬季在寒风凛冽中成批的蒙古马仰天长啸其声如惊雷震天撼动。蒙古马极通人性对主人竭尽忠诚,它最有忘我的情感,在内蒙族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十三世纪或十四世纪的叙事诗,成吉思汗的八骏,大汗的双骏的故事。蒙古人对马非常珍爱,故极忌食马肉,马死后还要厚葬。反映出蒙古人与蒙古马的美好关系。蒙古马已成为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者。当代人更是崇尚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龙马精神······的美好寓意。
  在桑布老师家乡的草原上至今还寄养着二十多峰骆驼,每年画家都要回到草原看看这些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牵着驼队在沙漠里跋涉思索着骆驼的精神。画家喜爱画骆驼,因为它们身上透出一种无畏、一种踏实、一种气概,一种乐观,没有恐惧,没有厌倦、没有躁动、没有委屈,没有回头,为了寻找绿洲,积蓄足够的能量,义无反顾地向前。风雨里高昂的扬着它们的头,气定神闲,踏雪飞沙锻炼了它们的性格,茫茫沙海里只留下它们孤独的脚印。这些精神一直鼓舞画家在绘画艺术道路上探索,前行。
  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才可以安身立命,对草原雄鹰、骏马、骆驼的描绘成了桑布先生倾诉对家乡对草原深情的最好表达方式,桑布先生作品中极具草原风情的直爽豪迈与纯朴厚实的艺术风貌与其他如岭南画派秀灵清丽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扎实的艺术功底,生辣劲健的笔墨和奇险的构图,极具张力和震撼的画面,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

相关视频    

2017/9/9 15:57:11 次浏览

相关作品    
  • 1eac3e1b80ea5334-7f6a995b9130c18a-9e66da8f0f7c9db399c78964ddd0b5ca

  • 1eac3e1b80ea5334-7f6a995b9130c18a-36f503c4b3f1cc66daedfaf87de90d91

  • 1eac3e1b80ea5334-7f6a995b9130c18a-68b10e37159422299afdf066a46fe430

  • 1eac3e1b80ea5334-7f6a995b9130c18a-929cab36a25df242aa80d0230e8dc31f

  • 1eac3e1b80ea5334-7f6a995b9130c18a-41137f1873c9c8416a1090d01dab0eee

  • 3a76cd9caac0f015491fb1210b6aba42

  • 3f7e11c0f5508fa2056fa63901ff09c7

  • 36f892b82c004fa6a9d78de080c132c8

  • 67a728991b2e177f2eb9def1212f7642

  • 78e8a5de5e81fe97489ae84553f946e0

  • 91e3abcd17af8070e775c657ad952464

  • 374d06061f04aee502d2b4557a72a11e

  • 895f6eb2c911e4a4e4cb11efb760efdd

  • 3549b261edf2ed1bc7f40d909983e505

  • 6002ee69e8e8ed648c15456e7d12a8a1

  • 552954207cd5324e597be6d0b1d2b607

  • 0954806777485fa522a0f2ad76d1f8ec

  • a492cc257e7879145202584a3afb7439

  • a8613ac4918310d2fdc3afea670d0dc8

  • ab1dcd646badffd64f45330fa0745078

  • c984f80fbc919ab28f71c7a3af721324

  • dff07f29a0a6af851f10c622285a419b

  • e2d633a7f00f45747fb3d241681ce71a

上一个:孙炳昌

下一个:任云程